走在張秀莊村的村道上,冷不防的就會被下地回來的農民拍一下肩膀,“劉書記,出來轉轉呀?”
暴雨如注,查看住在危房群眾的現場,很多父老鄉親感動不已。
天氣突變,嚴寒來臨,不少群眾紛紛擠進他的住處噓寒問暖。
傍晚回住處的歸途中,圍上一群人七嘴八舌:“劉書記,天都黑了,遇上壞人咋辦?”“咋,誰還會打咱劉書記的主意?!”。
那份親切自然,構成了一幅干群之間親密無間的畫圖。
是誰獲得如此敬重?是誰獲得如此厚愛?
這位被村民們喜歡著、愛戴著的“第一書記”,名叫劉帥,今年34歲,沒有駐村之前,他是驛城區教育局的一名股級干部。2018年初,根據區選派辦和驛城區教育局的安排,他被派駐到板橋鎮張秀莊村擔任第一書記。上任以來,他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以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當優秀共產黨員為目標,以服務人民群眾為重點,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有力地促進了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繪出了一幅當代的《清明上河圖》。
說起今昔變化,張秀莊村的群眾總是提到他這個教育局派來的第一書記,無不夸他是個一門心思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好書記。
“基層黨建是關鍵,只有黨員有了心氣,黨支部才有凝聚力戰斗力。”
張秀莊行政村位于板橋鎮東南,下轄6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2650畝,人口1422人,346戶,全村黨員 28人。剛來村的時候,劉帥通過走訪黨員和老干部,發現村黨組織和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平時村黨支部開展活動不經常,黨內生活不夠規范。劉帥暗下決心,要把工作突破口放在村黨支部建設上。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劉帥堅持從抓班子帶隊伍、抓制度促長遠上下功夫,分別召開了村支部和全體黨員會議,提出精準扶貧由支部定出路,黨員帶頭幫農戶,最終實現共同致富的思路。
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嚴肅黨內紀律,規范制度運行,指導村支部建立和完善議事決策、村務公開、財務管理、民主監督、黨員學習和組織生活等制度,健全村級黨務、村務監督制度體系。設立了黨員活動室,將黨員學習、活動制度定制上墻,堅持每月召開一次黨員會議和開展一次黨員學習活動。組織安排村干部外出參觀學習,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轉變了觀念,提升了能力。不到半年的時間,讓村黨組織和黨員面貌發生了新的變化,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顯著增強,全村黨員一對一開展幫扶工作,先鋒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有力促進了精準扶貧項目的推進落實。
“村莊經濟要發展,選準路子是根本,老百姓有奔頭才會愿意跟著干。”
張秀莊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7戶143人,貧困人口中,勞動力46人,兩線合一比率為73%,原貧困發生率為8.16%,截止2019年底未脫貧1戶1人,脫貧享受政策46戶142人,貧困發生率降低到0.07%。張秀莊村產業結構比較單一,主要以玉米、小麥等傳統糧食作物種植和家禽養殖為主,經濟發展水平一般。劉帥結合村里實際,制定了“五個一批”分類脫貧計劃,通過政策兜底扶持脫貧:共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的貧困戶辦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享受低保84人;散養五保9人、集中供養五保人員3人;殘疾人辦證19人,通過產業就業扶持脫貧38戶:依托工匠較多的優勢,積極尋求實現勞動務工就業。今年張秀莊村如期實現整村脫貧。
“鄉村振興需要陣地,基礎設施是重點,新社會就得讓鄉親們活出精彩。”
張秀莊村的硬件設施普遍基礎較差,黨員群眾活動沒場地,劉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跑部門、找資金、定規劃,人曬黑了,腿跑瘦了,因為張秀莊村是非貧困村,沒有扶貧項目投入。要想為村民辦實事,只能通過本人的努力,協調愛心人士和企業捐款捐物。他先后協調愛心人士為為張秀莊村小學安裝了五套電子白板,配備體育運動器材一批,給每個學生捐獻校服、為學前班學生捐獻恒溫直飲機、消毒柜、毛巾架、水杯架等,這些設備的配備,進一步改善了張秀莊小學的辦學條件;爭取幫扶資金5萬元,用于新村室的配套設施建設和辦公家具購置;為村兩委配備辦公電腦七臺,為該村配備了一批健身器材。同時邀請愛心人士為村委安裝監控設備、為駐村工作隊配置整體廚房,對新村委樓梯進行防雨、防水處理。短短時間里,他便為張秀莊村協調到的捐贈款物數十萬元。
“百姓冷暖掛心頭,扶貧助困是職責,大伙的需求就是我的工作。”
平時,劉帥一有時間就會到困難群眾家坐坐,拉家常講政策問生活,村里的47戶貧困群眾和84人低保人員,家家的情況,他都熟記于心。一次走訪中,他了解到一戶村民家經濟拮據,陷入困境,立即掏出自己的錢送到他的手中。他說:“扶貧助困是我的職責,群眾的需求就是我的工作。”此外,劉帥還積極爭取政府部門和社會力量的幫扶,讓他們共同參與到幫扶工作中來。在他和教育系統幫扶人的努力下,逢年過節期間,貧困村民都能收到米面油等慰問品,極大地提升了村民對幫扶工作的滿意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這個全球第一大黨的莊嚴承諾,也正是村委會這個最基層的黨組織最莊嚴、最榮光的使命。
兩年來,作為張秀莊村第一書記,劉帥時刻牢記這一使命,憑著強烈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帶領群眾一步一步走向文明富裕。他深有感觸地說:“踏進莊戶門,就是咱農家的人,干的都是本職工作,只要群眾信得過,我就繃緊服務這根弦,不然就對不起張秀莊村這片熱土,對不起父老鄉親。”
村扶貧專干呂占動情地說:“以前扶貧工作特別難搞,劉書記來了以后,又勤快又辛苦,跟我們已經成了一家人,想我們所想,急我們所急,這樣的好書記,我們離不開”。貧困戶祁中義說:“大到脫貧致富,小到打字復印,都是劉書記幫著我們干,他經常白天干不完晚上接著干,大家都去吃飯了,他總是還在工作”。
村支部書記呂孟常、村主任呂長海說:“劉書記和我們處得特別好,工作上團結融洽,生活上我們就是好朋友,他對村里的事情,對每家每戶甚至比我們還要熟悉,吃苦耐勞,遠離家園,遠離妻兒,這不是每個年輕人都能做到的”。
當問到今后工作打算時,劉帥說,下一步,首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村民自籌、在外成功人士募捐等方式,硬化村內道路;邀請種養殖專家勘察地形地貌,尋找適合張秀莊村的農業生產,通過集中授課培訓的方式,使村民能夠從產業上增收,達到致富目的;開展技能培訓,幫助貧困家庭剩余勞動力參加技能培訓并轉移就業,發動群眾互帶外出務工。調動村民的積極性,集中開展環境整治和廁所革命,徹底改善張秀莊村的人居環境,實現張秀莊村的全面振興。雖然張秀莊村已實現整體脫貧,但仍需要繼續加以鞏固,對于尚未享受到政府扶貧政策的部分村民,要爭取政策,大力扶持,盡自己所能,保證全村人民實實在在脫貧。……
“始終有兩種力量,在我們一生中激蕩。一種力量去遠方,一種力量回原鄉”,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只有經常回到原鄉,才能讓遠行更有力量。在劉帥的心里,早已經把駐扎的村子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莊嚴承諾和光榮使命讓他內心的善意在廣袤的大地上波瀾壯闊地傳播著。他始終被一種力量牽絆,被一種責任召喚,他用他的熱情與擔當,溫暖了淳樸民心,溫暖了厚實大地,也欣然溫暖了張秀莊村。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劉帥用甸甸的心情,結結實實的愛,帶領全村群眾凝結而成張秀莊村充滿生機的今天。這位豐碑在民心中的第一書記,用共產黨人的愛民之火,點燃了通往富裕大道上的熊熊火炬,張秀莊村群眾也如同火中的鳳凰展翅騰飛,去擁抱一個又一個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