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做副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對于這樣的行為,很多人是認可的,畢竟多一份副業多一份收入,并且做副業能讓你對人生有更大的掌控能力和想象空間。但也有人表示,要把握適度原則,不能讓副業影響自己的主業。
觀點一 多一份副業多一份收入
職場新人龍龍表示,“我是畢業快一年的職場小白,從畢業到現在,工資7000元左右,真的是少得可憐,除去房租水電費和日常吃飯錢,幾乎不剩什么錢了,自然而然地就想著找份副業增加自己的收入。同時緩解自己為錢發愁、為未來著急的焦慮,要想自己穿得更好、吃得更好、用得更好,副業是必須要擁有的。”
龍龍目前主要的兼職是組織一些自由職業者聚會,互通資源。
雖然賺的不多,但他覺得有了這樣一份副業,自己就多了一份收入。
龍龍說:“ 自從兼職后,自己多了一份安全感,而這份安全感也為自己帶來了一個保障,即使沒了死工資,還能有自己的小額副業收入,雖然不多,但起碼短時間內,不用發愁吃喝拉撒等問題了。”
觀點二 在副業中尋找新發展
平面設計師陳浩認為,年輕人選擇擁有副業的理由有很多種,但對于他個人而言,希望通過副業尋求新的發展方向,這是他邁出這一步的目的。
“我們幾個朋友曾經討論過,依托主業的專業技能或者人脈資源發展副業,是最省力也最容易獲得收益的副業方向。”他認為,選擇這種方向的人,通常熱愛主業,并且擅長主業需要的技能。只是不能在主業中滿足全部的追求,因而更需要在副業中尋求新的發展。
陳浩表示自己的設計充滿奇思妙想,但他畢業后入職了一家最講究對外形象高度統一的大集團。作為分公司設計師,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把當地的商品填充到總部給的框架中去,幾乎沒有發揮余地。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發揮空間,他利用休息時間,幫助朋友做設計,朋友再介紹朋友。
他從自己的經歷中總結,無論是自我成長后尋求主業的突破,還是找尋更多可能,邁出一步做副業能讓你對人生有更大的掌控能力和想象空間。
觀點三 尋求自己真正的價值
“其實有很多人并不喜歡他們的主業,但是主業能夠給他們帶來穩定收入和生活保障。”今年已經35歲的潘先生在滬上一家國企上班,他在剛剛大學畢業時有過一次創業經歷,可最后失敗了,雖然不是負債累累,但面對生活只能先選擇眼前的實際,先做一份工作,解決生活問題。但是平時業余時間,他仍然想要做點其他的,繼續自己的夢想。
“就比如我之前創業做一個App失敗了,現在先找個工作,下班時間寫點文章拍點視頻,繼續我的創業夢想,因為相信有一天我的堅持能給我帶來更大的成功,所以平時做個副業能繼續我的夢想。工作隨時面臨失業,多個準備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也許有一天我重新回到創業路上,那時候的我也許就是真正開始走向成功、走向人生巔峰的時刻。”
觀點四 把握好度切勿主次不分
副業之所以稱為副業,它不是我們工作的重點,起初也不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謀生手段,不會占用我們一天很多的精力,但有觀點認為,如果副業占用我們太多的精力和時間,或者干脆將全部精力花在自己的副業上,那就變成了主業,甚至你都把他變成了‘創業’,也可能成為老人眼中的“不務正業”。
有觀點認為,起初做副業的出發點,可能是出于愛好,圓自己少年的夢,或者想利用自己平時閑置的技能掙點錢補貼家用,但如今做副業的熱潮似乎過了頭,有些人在沒有任何想法的時候,盲目沖進副業場,后果很嚴重。
“比如我經常會收到短信,什么某青年利用副業實現財務自由,邊上班邊能做的副業,一天兼職輕松賺500元,工資日結算,最后你會發現有的被騙了錢,有的晚上熬夜太晚,第二天上班昏昏欲睡,無精打采,有的嚴重的甚至丟了主業工作,副業變成了失業。”知乎上一名網友指出。他表示,要把握適度原則,不能讓副業影響主業。
觀點
90后:
副業并非走投無路的選擇
對于如何看待現在的年輕人都擁有一份副業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副業不是他們走投無路的選擇而是居安思危。
據獵聘去年發布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超半數的90后擁有副業。年輕人是充滿無限希望但又面臨不確定性的群體。時代變化太快,在計算機學習能力和AI技術日漸成熟的未來,許多人的工作可能會被電腦直接取代。因此,副業也是年輕人們自我防御的一種手段,希望多份工作防止自己陷入“失業就完全失去生存技能”的境地。
不過,筆者認為年輕人在選擇副業時也出現了“走偏”的趨勢。有數據顯示,年輕人青睞的副業主要是以互聯網新興行業為主,其中微商排名第一,快車司機和淘寶店主分別位列二、三位。當前最受年輕人青睞的副業的共通之初在于低門檻且自由性靈活性較高,收入也較為可觀。
不可否認,這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客觀反映了一部分年輕人的經濟壓力和生存困境。但這一趨勢值得警惕,筆者認為,年輕人做副業真正的內核應該在于不斷探索,不斷追求自我價值的提升。當如果副業僅僅被當作一種不得已的生存選擇,可能會令人在每一份工作中淺嘗輒止,無法有所建樹。
忽略了副業其中的內核,僅僅追求“多重職業多種身份”,體驗過了多少種生活,那么在這個精力尚充沛、創造力仍保留的年紀,似乎無論擁有多少份職業,都難看清楚未來發展的方向。
70后:
對兼職風險要有充分準備
如今,不少勞動者想在本職工作外兼職做副業,尤其是隨著新業態的快速發展,微商、開網約車、兼職直播,8小時后的兼職選擇越來越多。但兼職賺“外快”,兼職者與用人單位、平臺匆匆建立的“勞動關系”,由于不規范,容易給勞動爭議的發生埋下相關隱患。
風險之一,按照《勞動合同法》,勞動者有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單位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風險之二,兼職中的勞動關系處于不穩定狀態,最大的風險是兼職勞動者的權益容易受到侵害,一旦勞動爭議發生,勞動者維權困難。
風險之三,一些單位試圖通過招用兼職人員來逃避用工義務,不簽訂勞動合同、不繳納社保、不支付加班費等。
所以兼職看上去美好,也的確能夠起到補充“錢袋子”的作用,但隱藏的法律風險較大,勞動者對此還是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