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深化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改革進展情況。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在會上介紹,2018年以來,國家醫療保障局會同國家有關部門以帶量采購為核心,推進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改革,經過3年多的努力,集中帶量采購改革已經進入常態化、制度化的新階段。在種植牙方面,力求今年上半年能夠推出一個地方集中采購的聯盟改革。
從采購品種看,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三大類藥品板塊均有涉及,冠狀動脈球囊、眼科人工晶體兩個品種也已經實現了省份全覆蓋。據介紹,到目前為止已經開展了6批藥品帶量采購,共采購234種藥品,涉及金額占公立醫療機構年藥品采購總額的30%。同時,2021年開展了胰島素的專項采購,首次將集中采購從化學藥品拓展到生物藥領域。高值醫用耗材的集中采購聚焦了心內科和骨科兩個群眾最為關注的領域,心臟支架集中采購中選支架總量為169萬套,達到2021年全年協議采購量的1.6倍。2021年針對較為復雜的骨科耗材(人工關節)開展了國家組織的集中帶量采購。
從價格方面來看,陳金甫介紹說,前6批藥品集中采購平均降幅53%,心臟支架平均降幅93%,人工髖關節、膝關節平均降價82%,有力擠壓了虛高空間。從3年的改革累計成果來看,國家組織集中采購節約費用2600億元以上。總體藥品價格水平呈穩中有降的趨勢,從國家醫療保障局開展的藥品價格監測數據看,2019年和2021年這兩年,藥品總體價格水平持續下降,年均達到7%左右。
在臨床使用藥品、耗材的質量方面,統計數據顯示,集中采購品種中,群眾使用原研藥和通過質量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其份額從集中采購前的50%上升到90%以上。以心臟支架為例,原來在支架產品中,1/3是不銹鋼的,現在基本上被淘汰,而中選的鉻合金使用率達到了95%。再有,電影《我不是藥神》里提到的伊馬替尼,通過集中采購以后,使用量增長到了35%,使需要治療的患者得到了充分的用藥保障。
此外,在談到社會需求很大的種植牙集中采購時,陳金甫表示,從地方探索開始,將由四川省組織省際聯盟,研究種植牙體集中采購規程。現在,方案基本成熟,也廣泛聽取了臨床、企業和各地意見,準備今年上半年力求能夠推出一個地方集中采購的聯盟改革。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國家醫療保障局將推進集中采購提速擴面,使藥品集中采購在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三大板塊全方位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重點聚焦骨科耗材、藥物球囊、種植牙等品種。力爭到2022年底,通過國家組織和省級聯盟采購,實現平均每個省覆蓋350個以上藥品品種,高值醫用耗材品種達到5個以上,使之成為新的集中采購常態。(記者孟剛)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