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起草,作為監測溫室氣體減排的指導性文件《城市大氣溫室氣體監測點位布設技術指南(第一版)》(以下簡稱《指南》)日前發布。這是我國首次發布的規范城市大氣溫室氣體監測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指南》規范了城市大氣溫室氣體監測點位布設技術要求,內容包括布設原則、布設流程及要求、點位布設數量要求、監測項目要求,以及點位選址技術方法,適用于城市大氣溫室氣體監測點位的選址、評估、現場勘查等工作。
據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任歌博士介紹,《指南》主要關注高精度監測點位的布設,中精度傳感器地面監測的點位布設可參考《指南》的相關要求。城市大氣溫室氣體監測作為一條術語,其含義是監測城市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反映城市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狀況。公眾熟知的空氣質量監測和城市大氣溫室氣體監測不同。空氣質量監測針對的是PM10、PM2.5、NO2、SO、CO、O3等6種大氣污染物,通過對污染物濃度監測數據反映城市的大氣污染水平,空氣質量監測站的主要功能是指導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城市大氣溫室氣體監測的對象是CO2、CH<sub>4</sub>等溫室氣體濃度,監測的目的是基于溫室氣體濃度觀測數據來計算、評估城市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獲得一個城市準確的碳排放數據,為我國國際履約談判提供數據支撐。
任歌說,空氣質量監測和城市大氣溫室氣體監測點位布設原則也不盡相同。空氣質量監測站建設主要考慮的是污染物的濃度分布情況,并且要覆蓋城市的全部建成區;城市大氣溫室氣體監測點位的布設要以獲得準確的排放量為依據,綜合考慮站點的空間覆蓋率、城市碳排放對監測點位貢獻等因素,保證所選位置能夠有效地反映城市區域溫室氣體排放現狀和傳輸特征,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站點的監測作用,避免冗余站點建設,降低建設成本。
《指南》確定的監測點位布設原則包括代表性、可比性、整體性等。代表性要求點位能夠客觀反映一定空間范圍內大氣溫室氣體水平和時空變化規律,滿足評估城市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需要;可比性要求同類型監測點設置條件盡可能一致,包括布設原則、監測方法、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等,使各個點位間數據具有可比性;整體性要求考慮城市地形地貌、氣象等綜合環境因素,以及能源結構、產業布局等社會經濟特點,反映城市主要溫室氣體排放狀況。
在此基礎上,《指南》提出了監測點位布設流程及要求。總的要求是綜合考慮城市環境條件、經濟社會特點以及溫室氣體排放特征,新建或者依托城市現有符合要求的設施,在城市內合理布設點位。布設流程還有一些具體要求,如市內監測點位布設的“資料收集與處理”中的氣象資料,就要求收集本地氣象監測資料,如風速、風向、溫度、濕度、氣壓、邊界層高度等,明確城市主導風向等重要氣象條件。如需開展模式分析,應收集模式輸入所需氣象場資料,如氣壓、位勢高度、溫度、濕度、緯向風、經向風等。與氣象資料并列的還包括地理信息和土地利用信息資料、溫室氣體排放源數據資料、備選點位信息資料、城市大氣溫室氣體監測數據等。點位布設需要經過初步篩選、精確篩選、實地勘察。作為指導性文件,《指南》提出的監測點位布設流程及要求,細致明確,邊際清晰,便于城市大氣溫室氣體監測工作的開展。
任歌表示,《指南》是針對城市大氣溫室氣體監測的方案,目的是通過模式分析、反演等方法獲得整個城市區域的溫室氣體排放通量。獲得準確排放量的前提是獲得準確的城市基礎碳排放清單,這一部分的實現要通過對重點行業的重點污染源進行監測,如電力、鋼鐵、煤炭開采等,搞清城市排放大戶的排放數據,可大幅提高城市初始排放清單的質量。因此,《指南》建議可在城市重要溫室氣體排放源區適當補充中精度傳感器點位。有關部門和行業會陸續出臺有針對性的各重點行業的溫室氣體監測方案,比如企業煙道連續監測設備監測、校準方案,企業無組織排放監測方案等。這既有助于摸清各重點行業排放現狀,預測碳達峰時間,還可以為城市整體排放量的監測提供堅實的基礎清單數據。(記者徐 風)
來源: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