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傳播弘揚紅色文化,大力推進新農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8月1日,鄭州財經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青春向陽”紅色文化宣講團出發前往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萬灘鎮楊崗村,開始為期五天的“紅色文化宣講、鄉村調研、慰問貧困戶”等三下鄉活動。
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農村建設總體上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的發展階段。但是在中國的大地上如火如荼進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制約著新農村的發展。如何抓住新時期鄉村振興戰略的機遇,推動農村面貌的改善與發展,鄭州財經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青春向陽”紅色文化宣講團赴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萬灘鎮楊崗村,深入群眾,走訪了當地居民,了解了當地新農村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是住宅面積偏大,造價較高,建筑基地浪費現象嚴重。
在楊崗村,一家一戶高高矮矮的房屋圍繞在綠油油的農田中,農村住宅建設缺乏規劃性,加之不合理使用土地以及節約耕地的意識的薄弱,導致當地耕地面積減少,出現了浪費土地資源的現象。在走訪中實踐團了解到,在當地政策規定的宅基地建造面積以外,屋前屋后的場院、自家圈地圍起的柵欄等有的居然超出了宅基地的面積,嚴重浪費了耕地面積。
此外,由于攀比心理,當地農村還出現了獨家獨院的小洋樓,很多家庭是為了孩子結婚而購買的新房,而當地青壯年大多數都外出打工,平時很少回來,所建造的洋樓根本無人居住,而老年人由于身體不便,又不愿居住新房,而由于農村老宅基地的無償使用,當地農村居民往往各自建房,并不購買由政府出面建造的新房。造成“一家兩房”的現象出現,宅基地越占越大。大量住房面積過剩,導致土地利用率極低,本來就少的耕地面積仍在日益減少。
二、住宅建設科技含量低,公共設施不完善,居住環境差
據當地居民介紹,村政府在規劃時,只注重房屋建造的選址,而缺乏對居民點公共設施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在調查中,實踐團發現,當地的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少,只在當地村委會旁有一處全民健身公共設施,嚴重制約了農民居住環境質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設新農村,規劃是前提,而當地農民住宅規劃不合理,居住環境“臟、亂、差”的現象較為普遍,據相關人員介紹,現在的社區建設中已經出現了因缺乏規劃而造成的浪費現象。如排污管道的鋪設,因為缺乏規劃出現了道路硬化中沒有考慮到預鋪管道的情況。甚至部分地方出現沒有道路硬化、場地綠化、衛生潔化,而雨水污水任意排,臟物垃圾隨意倒的現象隨處可見,出現“進門是新房,出門是水溝”的尷尬場面。
三、當地出現人才“斷層”現象,農民思想不到位
在實踐團的走訪調查中發現,接受調查的大多數都是婦女和老年人。近年來,農村勞動力轉移現象普遍,在增加收入的同時,也暴露出了很多新的問題。由于當地大多數年輕農民外出打工,在家留守者以婦女和老年人居多,生產能力低下,新農村建設缺少新鮮血液的注入。群眾普遍反應,農村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不愿回家種田,導致下一代也是如此,長此以往,十年、二十年以后的農村怎么辦?而留守在家農村青年,缺少農業知識,技能匱乏,導致今后的新農村建設無人來做,出現農村人才斷層現象。
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人對新農村規劃并不是很了解和支持,農民的思想認識不到位和建設積極性的低下,也是新農村建設發展的障礙。當地居民“隨遇而安,小富即安”的思想較為嚴重,而新農村建設的宣傳力度不夠,讓農民了解不到規劃的好處,不規劃的危害。甚至看不到眼前的利益而反對,一些好的新農村建設項目落實起來很困難。
在新時期的新農村建設中,要把抓住“新”的涵義,握好“新”本質,應該本著切實維護農民權益,讓農民過上好日子的原則,不搞形式主義,不要盲目攀比,真心實意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在實際建設中,不只是修了新路,蓋了新房,更要在公共環境的改善與基礎設施的完善等方面完成新農村建設的任務。同時培養造就一批既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又具有專業技能,知法懂法的新農民,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急切需要。而當代大學生去基層當村官,既可以鍛煉自己的才干,增長經驗,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服務農村,服務大眾,扎根農村,為踐行科學發展觀,構建美麗新中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魏豪 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