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回望合,青山入看無。在偃師市翟鎮鎮甄莊村,雨后初霽的天空,湛藍無比,潔白的云朵下,一排排白色樓房干凈整潔……
甄莊村村民姜雪玲是個繪畫愛好者,家里種著地,還做著針織加工活計,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即使這樣,她還要每日打卡“寫生課”,墻畫已然成了她的“每日記”。
以墻為本,鋤落筆起。天地人物、鳥獸蟲魚、柴米油鹽、鄉村變遷,這些日常生產生活的一手資料被她用斑斕色彩點染在甄莊村田間地頭的板面上。2020年5月,姜雪玲創作的農民畫《勤勞致富》被河南省美術館收藏。
和姜雪玲一樣癡迷于農民畫的甄莊人還有很多,文明曉就是其中之一。文明曉是個“80后”媽媽,每天要照看三個小孩,鮮少有娛樂休閑的機會。面對瑣碎的家庭日常,她時常感覺力不從心,生活黯然失色。直到2015年,在鎮、村黨組織,村中黨員、文藝人才文平川等多方努力下,村里成立了“伊洛書畫社”,文明曉迎來了生活的新轉機。
書畫社本著“辦展覽、抓培訓、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聯合市婦聯、鎮巾幗志愿服務隊挨家挨戶走訪宣傳,提升村民的參與度;積極與省美術館、美協,市文聯等單位聯絡,舉辦多種展覽,激發書畫愛好者的熱情;邀請名師舉辦“農民書畫培訓班”,免費為學員提供教學服務。由此,許許多多像文明曉一樣的主婦走出家門,靜下心來,學畫作畫,勇敢表達,在生活的畫布上描摹著專屬自我的生命亮色。
眼下,在甄莊村,繪畫早已不再是“陽春白雪”的藝術家專利,村民們下工之余,放下鋤頭,關掉機器,拿起畫筆,展開畫紙,涂白墻壁,隨心所想,筆隨心起。在這文明鄉風浸潤“美麗鄉村建設”的一筆一畫中,將新時代農民生活的新風貌揮毫潑灑盡情展現,把“我們的小康生活”描繪得有滋有味。
日前,為加快省級美麗鄉村服務項目“河南省民間藝術創研基地”落地,落實洛陽市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總體要求,偃師市因地制宜突出農民畫特色。偃師文聯組織伊洛書畫社、偃師畫院、老年書畫家協會、美術家協會的文藝志愿者與村里的農民畫家共同參與“甄莊村大型文化墻”創作?,F已繪制出《青山綠水》《美麗家園》《鐵飯碗》《現代農業》等反映農村新面貌的巨幅農民畫7幅,總面積200多平方米。預計到今年10月份,甄莊村整街繪制農民畫將達到45幅,總面積超過1000平方,為偃師市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再添一處靚麗的文化地標……
近年來,偃師市以打造“鄉村花園”、推選“德治模范”、實施“鄉村振興”為目標,通過因地制宜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發揮“黨建引領、‘三治并進’、服務進村”作用,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短板,讓全市226個村莊“改頭換面”,秀出新顏值,提升新氣質,煥發新活力,以“精神文明新實踐”描繪“鄉村振興新圖景”。(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趙夏雨 李博)
來源:映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