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20日電 今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應用成效暨《中國法院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報告(2015-2020)》。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錢曉晨表示,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上線以來,截至2020年底,3502家法院全部實現與調解平臺對接,調解平臺應用率達100%。
2020年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調解成功率達65.04%
“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入駐調解組織32937個,調解員165333人,累計調解案件超過1360萬件,平均調解時長23.33天。2020年,平臺新增調解成功案件519.88萬件,調解成功率65.04%。”錢曉晨介紹,在疫情防控期間,各級人民法院通過調解平臺為當事人提供不見面、一站式的“云”上解紛服務,2020年2月至4月這3個月新增音視頻調解量是2019年全年的3.5倍,實現了糾紛化解不停擺、公平正義不止步。
錢曉晨透露,三年來,在各部門大力支持下,全社會參與社會治理的渠道更加暢通,多元解紛的活力和效能明顯增強,調解組織數量、調解員數量、調解案件量、在線音視頻調解量均呈逐年大幅增長態勢。2018年、2019年、2020年調解組織數量分別為1264個、22014個、32937個,三年增長了25倍。
調解員數量分別為13791名、85003名、165333名,三年增長近11倍;訴前調解成功的民事案件數量分別為56.8萬件、145.5萬件、424萬件,三年增長了6.5倍;在線音視頻調解數量分別為2917件、16649件、1011181件,三年增長了345.6倍。
特別是2020年,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全面得到應用,平均每分鐘就有66件矛盾糾紛在平臺上進行調解,每天有近1.7萬,也就是不到2秒鐘就有一件案件成功調解在訴前。
錢曉晨表示,2020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新收一審民事案件1313.6萬件,與2019年新收一審民事案件1385.2萬件相比,同比下降5.166%。同時,2019年民事案件訴前調解成功共計145.5萬件,2020年該數據為424萬件。
2020年民事案件訴前調解成功數與一審新收民事案件量的總和達到了1737.6萬件,與2019年實際訴到法院的民事案件總量(1530.7萬件)相比,增加了13.5%。
“隨著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和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作用日益發揮,訴前調解成功案件越來越多,使得更多的糾紛尚未進入訴訟程序就在訴前得以化解,大量訴前調解成功案件自動履行。”錢曉晨表示,矛盾糾紛在基層得到有效化解,大大減輕了人民群眾的訴累,充分緩和了社會矛盾沖突,有力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加快推動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
錢曉晨表示,下一步,最高法將不斷完善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推動在線多元解紛工作,為世界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積累中國經驗,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集成基層自治組織以及基層網格員、調解員等全部預防化解矛盾糾紛力量,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及時排查梳理矛盾、預測預防風險,將矛盾產生的“前端”與糾紛解決的“后端”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互聯互通,實現全程在線運行,形成基層矛盾糾紛源頭治理網絡。
錢曉晨強調,針對矛盾糾紛易發多發領域,繼續加大與中央有關部門“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工作,吸引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入駐調解平臺,形成以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為主干,道路交通、商事糾紛、證券期貨、銀行保險、勞動爭議、網絡交易、社會民生等類型化糾紛解決平臺為支干,縱向貫通、橫向集成、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在線多元解紛平臺體系。
另外,最高法還將加快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與各地法院自建解紛平臺實質性對接,做到數據聯通、功能統一、業務協同,實現在線多元解紛的“一網通辦”。加強跟蹤調研,運行用戶體驗計劃,讓更多群眾參與平臺建設,更大激發解紛主體活力,提高平臺內生吸引力,增強在線解決糾紛能力水平,以數字正義推動實現更高水平的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為守護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傳遞法治溫度。
全國45%中基層法院案件量增幅出現下降
最高法司法改革辦公室副主任劉崢介紹,通過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2019年以來,全國45%中基層法院案件量增幅出現下降,16.6%中基層法院案件量同比下降。
劉崢介紹,各地法院依托3000多家基層法院和10061個人民法庭,推動建立從源頭預防、非訴化解、多元解紛基層矛盾糾紛解決鏈,實現糾紛“終端”與訴訟“前端”無縫對接,讓大量糾紛通過前端防控體系止于未發、化于萌芽。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人民法院特邀調解的規定》,規范特邀調解管理,完善司法確認制度,加大對特邀調解工作的效力保障。據初步統計,2016年至2020年,各級法院共受理司法確認案件167.7萬件,其中確認有效156.5萬件,確認有效比例達93.3%,充分體現了訴訟外解紛的質效。
劉崢強調,全面加強多元解紛業務指導、人才培訓和課題研究等工作,對全國高中基層法院15091人開展調解培訓,舉辦“湘潭杯”等征文活動,加強理論成果的有效轉化。全面加強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成立國際商事法庭,構建調解、仲裁、訴訟有機銜接的“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最高人民法院積極參加國際調解高峰論壇等活動,組織編輯出版《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典型經驗與實踐案例》,宣傳中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經驗做法。(溫璐 唐若璞)